9%,明显高于应用化疗药物之后的客观缓解率。对比与EML4-ALK阴性及未测组的二线治疗方案,其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也有显著统计

9%,明显高于应用化疗药物之后的客观缓解率。对比与EML4-ALK阴性及未测组的二线治疗方案,其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克唑替尼对EML4-ALK阳性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EML4-ALK基因重排与否对化疗药物并无影响。
肺癌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每年新发肺癌病例约150万[1]。目前,在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中,以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基因为靶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成为研究热点。一、EML4-ALK融合基因与色瑞替尼2007年,日本学者Soda等[2]首先发现了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
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HGF/c-Met信号通路在肿瘤形成、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被频繁激活,因此,c-Met已成为抗癌药物研究中一个重要靶标。重点介绍近年来基于c-Met通路的抗癌药物研究进展。
克唑替尼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药物,研究发现其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克唑替尼抗肿瘤作用涉及间变淋巴瘤激酶、HGF/c-MET信号通路、原癌基因蛋白酪氨酸激酶、Bim凋亡基因、雷帕霉素靶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等,近年临床治疗中发现克唑替尼出现耐药情况,未来对其抗肿瘤作用及耐药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驱动突变(driver

mutation)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人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这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Selleckchem KU-60019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以往对NSCLC的分型仅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现在则加入了以分子改变为基础的分子分型。鉴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HGFR或MET)等相应基因肺癌驱动突变的发现及逐步深入的研究,以这些基因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或将在不久的未来使相当数量的患者获益。目前临床获益于靶向相应驱动突变药物的人群绝大多数为肺腺癌患者,然而肺鳞癌亦有较为特征性的驱动突变,对鳞癌驱动突变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该病种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加速其治疗模式的转变。在此将对目前肺鳞癌常见的驱动突变做一综述。
目的观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肺鳞状细胞癌(SCCL)临床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肺鳞癌患者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还有 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例ALK蛋白阳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组织学形态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女性,54岁,不吸烟,因左背部疼痛伴咳嗽、咳痰2月余就诊。胸部CT示左肺门软组织密度影,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狭窄。支气管镜见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阻塞气道。头部MRI及骨扫描均提示有远处转移。支气管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鳞状细胞癌,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ALK蛋白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呈野生型。患者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2周期,疾病进展;口服克唑替尼治疗病变缩小,疗效评价疾病稳定,疾病无进展生存期达6个月。结论肺鳞状细胞癌发生ALK重排罕见,针对ALK阳性肺鳞癌患者应用克唑替尼治疗有效;肺鳞癌患者有必要进行ALK筛查,使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患者获益于靶向治疗。
背景与目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发生耐药的机制及寻找克服耐药的手段是目前提高临床疗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建立对Crizotinib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CI-H2228/Crizotinib细胞株的可行性及鉴定分析,为深入研究Crizotinib耐药发生的机制并寻找克服耐药的手段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逐步增加药物浓度和化学诱变剂处理NCI-H2228细胞,诱导细胞对Crizotinib耐药。MTT法检测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的50%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Roscovitine化学结构 concentration,IC50)和群体倍增时间。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基因表达。对耐药细胞和亲本细胞的EML4-ALK基因全长测序并对比分析发生耐药的机制。结果逐步增加药物浓度的方法耗时过长,细胞恢复生长缓慢,不能有效诱导NCI-H2228细胞对Crizotinib耐药;化学诱变剂ENU可以在短时间内诱导NCI-H2228细胞对Crizotinib耐药[IC50=(3.810±1.100)μmol/L,P=0.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TK)靶向药物如西妥西单抗、依马替尼、贝伐单抗和吉非替尼等已经用于某些肿瘤的靶向治疗。c-Met是RTK家族中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TK)靶向药物如西妥西单抗、依马替尼、贝伐单抗和吉非替尼等已经用于某些肿瘤的靶向治疗。c-Met是RTK家族中一独特成员,同样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c-Met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其配体为间质起源的细胞产生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CX-5461临床试验 growth factor,HGF),也称为离散因子(scatter factor),形成c-Met/HGF信号系统。其与配体的结合可使c-Met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促使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变形和向腺上皮细胞分化。因此,c-Met/HGF信号系统
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在细胞的增殖、代谢以及肿瘤的产生、转移、血管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Met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HGF/c-Met信号通路与VEGFR等其他通路的相互作用(cross-talk)影响了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效果,产生耐药性,因此,多激酶靶点联合用药成为新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c-Met信号通路与多种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对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并综述了单靶点和多靶点的小分子c-Met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后最严重的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修复。DNA损伤发生后,激活细胞内DNA损伤应答,启动DSB修复通路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重组末端连接(NHEJ)。HR修复分为联会前期、联会期和联会后期,以姐妹染色单体为模板,进行无错误修复,是保护基因组完整性的主要机制。对IR导致的DSB

HR和NHEJ具有互补关系,G2和S期HR是主要修复方式。HR是肿瘤发病风险、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合成致死是HR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对DSB修复过程中所涉及HR修复通路中的分子机制、合成致死概念及其与NHEJ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其成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潜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C-MET是由C-MET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它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形成、转移和侵袭。C-MET抑制剂是一种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是针对C-MET信号通路治疗肿瘤的研发产物,且基于此靶点的上市药品并不多见,。我们通过集C-MET抑制剂近年在国内的研究进展,综述其在国内的设计开发理念及活性筛选成果,探讨其在国内的未来前景。
AIM:

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Met status in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We conducted a search in Pub Med, Web of Scienc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covering all published papers up to July 2014. Only studies assessing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c-Met status were included. Wortmannin临床试验 This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STATA11.0.RESULTS: Ultimately, 11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 Meta-analysis of the hazard ratios(HR)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high c-Met expression have a significantly poorer overall survival(OR)(HR = 1.33, 95%CI: 1.06-1.59)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R = 1.47, 95%CI: 1.03-1.91).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c-Met expression and poorer overall survival in the hazard ratio reported(HR = 1.41, 95%CI: 1.08-1.74).CONCLUSION:

Rapamycin化学结构 The present meta-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igh c-Met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目的:探讨c-Met抑制剂PHA-665752对人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为c-Met抑制剂在鼻咽癌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经HGF和(或)PHA-665752处理前后CNE-1细胞中相关信号分子的磷酸化状态变化。MTT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促鼻咽癌细胞CNE-1的增殖作用。同时检测PHA-665752对CNE-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分析PHA-665752对鼻咽癌细胞CNE-1凋亡的影响。结果 :HGF可促进CNE-1细胞的增殖。而PHA-665752抑制了CNE-1细胞的增殖,并增强细胞凋亡。PHA-665752抑制c-Met磷酸化,同时降低下游信号分子Akt、Erk1/2和STAT3的磷酸化。结论:PHA-665752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调节下游MAPK、PI3K和STAT通路有关。
胃癌在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第四位,发病率较前有所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病例发生数中我国占42%,位居东亚地区常见癌症的首位[1]。目前,胃癌病人多能选择化学治疗及行手术治疗,但其5年生存率仍位于50%左右,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癌组织的浸润和转移[2]。可见,了解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并对其进行早期预测及早期干预,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是十分有益的。研究发现,成熟的胃癌细胞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趋化因子SDF-1的作用下促进激活胃癌细胞内PI3K/Akt途径,以促进胃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本文对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其趋化因子CXCL12组成的信号轴对胃癌细胞中PI3K/Akt途径的影响及表达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食管癌是人类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死亡率为1.3~90.

7分;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大鼠脊髓的运动有部分功能的恢复,在损伤后60d和90d,大鼠后肢的三个关节存在轻微的活动,有些甚至出现两

7分;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大鼠脊髓的运动有部分功能的恢复,在损伤后60d和90d,大鼠后肢的三个关节存在轻微的活动,有些甚至出现两到三个关节的广泛运动,经BBB评分平均值为6.8分。结论右侧半横切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不但能造成模型动物的感觉和运动的半边瘫痪,同时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观察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发生和自噬流的动态过程,并确定自噬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定位。方法制作半横切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4h、1d、3d、7d、21d,利用Western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LC3的表达,利用RT-PCR检测Beclinl mRNA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查损伤后自噬小体的形成。利用West(;rn检测方法检测自噬底物蛋白p62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自噬和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共定位。结果经过Western条带的密度扫描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损伤后4h LC3和Beclinl蛋白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的脊髓组织有所提高,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的表达量也随着升高,在脊髓损伤的3d达到表达量的高峰期,在7d和21d表达量逐渐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有所升高。经过透射电镜观察,我们发现正常对照的脊髓组织结构显示正常,髓鞘呈同心圆排列,层间排列结合紧密。脊髓损伤后4h,我们发现神经出现脱髓鞘现象,层间的排列发生紊乱,出现大量空泡。经Western检测显示,脊髓损伤4h后自噬底物p62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织有所下降,并随着损伤进程的进行,表达量逐渐降低,1d、3d、7d和21d均较正常对照组织有大量的降低,较正常对照的脊髓组织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amycin组中,神经元中和胶质细胞的自噬的表达在4h、1d、3d、7d和21d逐渐升高,较单纯的脊髓损伤组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amycin组中,Bcl-2的表达在脊髓损伤4h、1d、3d、7d和21d后较单纯的脊髓损伤组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Western检测,我们发现单纯的脊髓损伤组各个时间点的BAX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下降。3-MA组中,BAX的表达在脊髓损伤4h、1d、3d、7d和21d后较单纯的脊髓损伤组有所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amycin组中,BAX的表达在脊髓损伤4h、1d、3d、7d和21d后较单纯的脊髓损伤组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自噬的抑制能够诱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自噬的增强能够抑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自噬的抑制能够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自噬的增强能够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
成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包括多种组织学类型的脑神经胶质瘤是最为多见的。而恶性级别最高的要数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标准治疗包括早期肿瘤的手术切除、口服烷化剂替莫唑胺(TMZ)化疗及辅助性放疗结合。不过,由于这些肿瘤令人难以置信的耐药和肿瘤频繁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对外科手术治疗、放化疗极其耐受,GBM的中位生存时间仅限于诊断后约15个月。除了肿瘤细胞自身对放疗、化疗的抵制,肿瘤与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通过参与肿瘤的抗血管生成、组织缺氧和免疫抑制。化疗药物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一代烷化剂替莫唑胺是目前对恶性胶质瘤的标准化疗药物,并已被证明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替莫唑胺是经过O6-G甲基化诱导的引发DNA损伤激活的错配修复机制,然而,由于化疗药物内在性和获得性耐药现象还有血脑屏障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疗效果。

selleck合成 p38 MAPK抑制剂 AKT作为PI3K/AKT传导途径中的关键因子,在促成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血管的生成、增加侵袭转移的发生、抑制肿瘤的凋亡和抵制放化疗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大量文献报导AK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深入的研究AKT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并发现其与恶性癌症的相关性,有可能为癌症的基因治疗、抗肿瘤药物的开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作用靶点。我科前期实验通过GBM基因芯片研究发现了29条基因和替莫唑胺化疗耐药相关且影响患者生存期,AKT2基因就是其中一个。近年来,一些实验研究已经表明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与癌症化疗疗效关系比较密切。AKT活化还可能参与肿瘤放射治疗的抵抗,研究结果表明AKT2似乎是一个有效的克服胶质瘤治疗抵抗重要靶标。根据既往实验结果我们初步推测沉默AKT2基因表达可能成为临床上增加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的一种可行性的方法。本实验将分四部分研究AKT2基因沉默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对替莫唑胺化疗疗效的改变及其作用机理。第一部分,RNA沉默AKT2的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株替莫唑胺疗效的影响;第二部分,RNA沉默AKT2的表达对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的替莫唑胺疗效的影响;第三部分,胶质瘤替莫唑胺化疗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性鉴定;第四部分,AKT2在胶质瘤细胞中替莫唑胺化疗抵制的作用机理研究。通过以上实验阐明AKT2基因在脑胶质瘤莫唑胺化疗耐药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在分子水平上寻找和莫唑胺化疗耐药相关的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提高临床上脑胶质瘤患者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Roxadustat体内 第一部分RNA干扰AKT2的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株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影响目的:研究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中AKT2基因沉默对替莫唑胺化疗效果的改变。方法:AKT2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然后在体外条件下将AKT2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AKT2-shRNA转染至U251细胞株中。蛋白印迹、Real-time PCR实验方法测定转染shRNA后U251细胞中AKT2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CCK8法检测RNA干扰AKT2后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变化情况。 结果:转染AKT2-shRNA后U251细胞AKT2基因表达程度较U251未转染组和U251转染阴性慢病毒组都显著下降;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的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从U251空白对照组的(39.72±2.41)μg/ml、阴性对照组的(39.43±2.24)μg/ml降到(27.23±1.

6%)存在驱动突变,包括24例(31 6%)EGFR突变,8例(10 5%)KRAS突变、1例(1 3%)HER2突变、2例(2

6%)存在驱动突变,包括24例(31.6%)EGFR突变,8例(10.5%)KRAS突变、1例(1.3%)HER2突变、2例(2.6%)PI3KCA突变、2例(2.6%)AKT1突变、4例(5.3%ALK融合基因和3例(4%)RET融合基因。其中一例患者同时携带EGFR突变和PI3KCA突变。另外33例肿瘤未发现存在上述突变。腺鳞癌EGFR突变率高于鳞癌,低于腺癌,而KRAS、HER2、ALK和RET突变频率高于鳞癌,与腺癌的突变频率接近。进一步研究发现可清晰区分亚型腺鳞癌与低分化腺癌具有相似的驱动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病理特征,都存在相对较高的EGFR突变率。而实体亚型腺鳞癌主要见于男性及吸烟患者,ALK和RET融合基因比例高达30.4%,而EGFR突变率只有4.3%。

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肺腺鳞癌都存在已知驱动突变,并很可能受益于相应的靶向治疗。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驱动基因突变检测,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实时定量RT-PC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筛选ALK和RET融合基因 ALK, RET和ROS1基因重排/融合是约10%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原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目前诊断基因断裂/融合的标准方法。但这种方法缺点在于:操作复杂、耗时长、价格昂贵且需要专业的荧光显微镜及病理专科医生读取结果和诊断。全外显子表达谱和全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上述融合基因断裂点前的5’端基因表达水平非常低,而断裂点后的3’端激酶域表达明显增高,即出现基因断裂表达或不平衡表达现象。本研究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快速准确诊断融合基因的方法。 VEGFR抑制剂 通过全外显子表达谱芯片获得81例肺腺癌全转录本中每个外显子的相对表达水平。直接测序检测654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HER2和BRAF突变情况。通过实时定量RT-PCR(qRT-PCR)检测ALK

mRNA5′端非激酶域和3’端激酶域相对表达水平。FISH检测ALK基因断裂情况,RT-PCR确认融合形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LK融合阳性样本ALK蛋白表达水平。对于融合形式未知样本,利用5’末端cDNA’快速扩增技术(5′RACE)分析ALK3’端伙伴基因。进一步通过qRT-PCR在65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筛选RET融合基因。 在81例肺腺癌中,全外显子表达谱分析显示只有4例ALK重排阳性样本出现ALK基因表达不平衡现象。在177例EGFR、KRAS、HER2和BRAF突变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中,40例(22.6%)样本表现出明显的ALK基因不平衡表达现象,而其余137例(77.4%)肿瘤ALK基因未见明显的表达断裂现象。FISH证实40例ALK基因不平衡表达样本全部发生了ALK基因断裂,而其余137例样本均为FISH阴性。通过RT-PCR和5′RACE,我们发现一种新的KIF5B-ALK融合形式(E17;A20)和五种新的EML4-ALK融合形式,分别为E6a;A19、E6a/b STA-9090分子重量 ins18;A20、E17b ins39;A20、E10a/b, E13;A20和E17ins65;A20。利用qRT-PCR,我们在65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还成功鉴定出13例样本存在RET融合基因。 本研究显示qRT-PCR是一种快速、简单和有效的筛查和诊断ALK融合基因方法,非常适合临床中及时筛选出可能受益于ALK抑制剂治疗的少数人群。而非小细胞肺癌中另外一个具有不平衡表达的RET融合基因,同样可以应用该方法进行快速诊断。 第三部分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哪些因素和患者预后有关,并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不仅能延长患者生命,还可能为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提供靶点。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的EGFR、KRAS、HER2和ALK等驱动突变毙直接引发肿瘤,并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但这些突变是否能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还有一定的争议。肿瘤微环境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包括多种间质细胞成分,其中巨噬细胞最为重要,又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目前在细胞和动物模型水平发现巨噬细胞几乎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目前缺少一种从人实体瘤中分离纯化出巨噬细胞的有效方法,制约了其在人体真实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哪些因子参与肿瘤进展和转移认识也十分有限。 通过RT-PCR、直接测序或FISH检测EGFR、KRAS、HER2和ALK的突变情况。利用无血清短期贴壁培养法从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获得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运用qRT-PCR检测巨噬细胞内Cathepsin

K、Cathepsin S、MMP-9、uPA、VEGFA、 PDGF-B、EGF、HGF和COX-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评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驱动突变、巨噬细胞中不同因子表达水平对患者无疾病复发和总生存的影响。 研究显示在246例肺腺癌中,EGFR、KRAS、HER2或ALK突变状态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无明显相关性。通过比较Kaplan-Meier总生存曲线,发现患者性别、病理分期、肿瘤分化和EGFR突变状态均与总生存相关。60例肺腺鳞癌中,EGFR、 selleck化学药品液面控制 KRAS或ALK突变状态和患者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均无显著相关性。通过无血清短期贴壁培养,我们从9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获得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样本,并发现其能高表达Cathepsin K、MMP-9、uPA、VEGFA、PDGF-B、HGF和COX-2,其中MMP-9的表达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EGFR、KRAS、HER2或ALK突变状态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价值可能不大。无血清短期贴壁培养法是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分离纯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表达Cathepsin K、MMP-9、 uPA、VEGFA、PDGF-B、HGF和COX-2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和转移,其中MMP-9的高表达可作为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及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目的:探讨肺腺癌临床、影像及病理学预后因素及EGFR、ALK基因突变及重排的检测。 材料与方法:1、本实验收集我院1995年10月至2013年3月间经手术切除诊断为肺高-中分化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病例309例;以及近两年内446例同时检测ALK和EGFR基因突变的病例进行分析。以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新分类标准重新进行组织学亚型分类。探讨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因素与肿瘤预后的关系,以及上述两种基因重排及突变情况。2、应用RT-PCR法和直接DNA测序法检出肿瘤组织内EML4-ALK融合基因和EGFR基因突变情况。3、最后运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随访的309例患者中,女性为162例,男性为147例,男女比例为9.1:10。患者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为60.4岁。不吸烟患者为244(79%)人,吸烟者65(21%)人。TNM分期Ⅰ期254例,占样本的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