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对脑肿瘤区域进行分割,为脑肿瘤临床诊断提供生物学依据。
[目的]分析新疆某三甲医院食管癌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化的基本情况及构成,探究导致住院费用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优化费用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9年新疆某三甲医院食管癌患者的住院费用资料,采用PCI 34051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度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食管癌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②药品费的关联系数较大、关联度为0.998、关联序排位第一;③食管癌患者住院费用总结构变动度为25.37%,药品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结论]药品及耗材费用仍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医护人员医疗服务价值的体现初见成效,但有待更多进一步提高;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目的]分析经胸腔镜肺叶(段)切除术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总费用、一次性材料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患者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不同医改政策下经胸腔镜肺叶(段)切除术切除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病案首页信息,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逐selleck产品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新技术使用数量、医改政策、麻醉次数的t值分别为17.22、17.69、3.50、3.11,均为P <0.01;其他诊断数量的t值为2.77,P <0.05。[结论]住院天数、采用新技术的数量、取消耗材加成政策是影响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建议医保部门加强对新医疗技术的评估,逐步将疗效显著、费用负担可承受的新技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Monthly Archives: May 2021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对脑肿瘤区域进行分割,为脑肿瘤临床诊断提供生物学依据。
方法选取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和MCF-12A,实验设立空白组和雌激素组(5 nmol/L)。分别采用MTT法、LDH实
方法选取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和MCF-12A,实验设立空白组和雌激素组(5 nmol/L)。分别采用MTT法、LDH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和氧化酶活性测定、划痕实验、平板克隆实验、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干预后乳腺细胞的生物学表现;Western blot和PCR检测乳腺细胞中Nrf2、HO-1、NQEpigenetic 抑制剂O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雌激素可诱导细胞活力、迁移和克隆能力的增强,同时降低细胞凋亡水平。雌激素可以诱导ROS的积累,抑制细胞中SOD、GPX、CAT和TAC等氧化酶的活性,进而促进细胞中LDH和8-OHdG的水平升高,导致细胞毒性和DNA氧化损伤增加。此外,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表明,雌激素诱导后可抑制Nrf2已经、HO-1和NQO1的表达。结论雌激素可以诱导正常乳腺细胞的增殖和降低细胞凋亡,并通过调节Nrf2/ROS信号通路来增加DNA的氧化损伤,进而诱导乳腺细胞的生物学改变。
目的基于ESPEN标准,探讨营养风险评估表(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表(MUST)、患者主观整体评估表(PG-SGA)、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UT)并且评估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并进一步探讨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就诊的245例(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所有患者营养筛查于入院24 h内进行。收集NRS-2002、MUST、PG-SGA、CONUT分数。结果 NRS-2002、MUST、PG-SGA、CONUT与ESPEN标准的Kappa值分别为 0.339、0.426、0.483、0.483。
免疫表型 假腺样黏液型ACA与ACC均呈melan A、inhibin、SYN、CD56和vimentin阳性,CgA、S-100
免疫表型 假腺样黏液型ACA与ACC均呈melan A、inhibin、SYN、CD56和vimentin阳性,CgA、S-100、EMA、HMB45和CK7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为1%,3例ACA EGFR弱阳性,1例ACC EGFR强阳性。4例阿尔新蓝AB染色均阳性,PAS染色均阴性。结论肾上腺皮质腺肿瘤较为常见,但假腺样黏液型INCB28060 IC50ACA与黏液型ACC较难区分,EGFR免疫组织化学强阳性表达可以帮助确诊。
骨骼中血管高度分布,骨血管为骨的发育、再生和修复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维持骨微环境及骨代谢的平衡。近年的研究表明,老年化所导致的骨微环境血管形成能力下降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的调控中BMS-754807分子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关于Notch信号通路调节骨微环境血管生成的报道相对较少。鉴于此,该文主要综述Notch信号通路在骨微环境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为骨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及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背景 作者发现,中医”痿病”从气血论治理论与脊髓损伤神经修复的关键环节在于改善组织血氧微环Anti-diabetic Compound Library manufacturer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提出假设 电针刺激可通过干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改善脊髓血氧微环境从而促进神经再生。目的 探讨电针干预对脊髓损伤大鼠受损节段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雌性大鼠以微型血管夹夹闭脊髓,保持夹闭状态20 s制作脊髓夹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
背景 研究表明,维医沙疗对降低股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的公开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评估TCF3 mRNA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的关系,同时根据基
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的公开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评估TCF3 mRNA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的关系,同时根据基因表达情况探讨与TCF3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进而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HCC标本中TCF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TCF3基因高表达与HCC高分期、高分级相关(P<0.05)。Kaplan-M更多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TCF3的HCC患者预后比低表达患者差(P=0.001)。单因素分析提示,TCF3基因高表达与较差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CF3基因表达是OS的独立预后因子。基因富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CF3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细胞周期及转录调控等有关。此外,免疫AZD2171分子量组化结果显示TCF3蛋白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TCF3蛋白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有关,且是OS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TCF3可能是HCC不良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其高表达提示HCC患者预后不良。
了较大的困难,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具有水钠潴留和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发现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厌食有独SCH727965临床试验特的优势,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以及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历代医家多认为肿瘤相关性厌食的病因病机主要从脾胃论治,目前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医药治疗主要通过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采用中药注射剂、针灸治疗、推拿疗法、穴位埋线及耳穴压豆等治疗方法,具有健脾和胃、益胃养阴、扶正祛邪等功效,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就近些年来恶性肿瘤相关性厌食的认识和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
手术前LLNM的漏诊将增加复发风险以及伴随的二次手术。对于具有LLNM危险因素的PTC患者,应放宽颈侧区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指征,有
手术前LLNM的漏诊将增加复发风险以及伴随的二次手术。对于具有LLNM危险因素的PTC患者,应放宽颈侧区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指征,有助于术前发现更多隐匿的颈侧区转移淋巴结,制定更恰当的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因此,本文就PTC患者LLNM规律及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同腋窝处理策略对selleck抑制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以及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建库至2020年3月所有关于比较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和非ALND治疗S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tpca-1.html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临床RCT,对于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非ALND组与ALND组相比,腋窝局部复发率(RR=1.12,95% CI 0.76~1.65,P=0.56)、总体Etomoxir生存率(HR=0.91,95% CI 0.77~1.09,P=0.31)和无病生存率(HR=1.00,95% CI 0.87~1.15,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ALND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低于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 CI 0.27~0.63,P<0.001)。结论 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行ALND较行ALND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6例女性T2DM患者(T2DM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名为正
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6例女性T2DM患者(T2DM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名为正常对照(NC)组。使用Illumina Methylation BeadChip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采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甲基化区域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子量)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发现差异甲基化位点17904个,差异甲基化区域24个。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区域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1型干扰素相关反应和免疫效应。KEGG信号通路分析中,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T1DM、细胞黏附分子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结论 DNGSK461364A甲基化修饰可能参与女性T2DM发生。
表观遗传学修饰是指在DNA序列未变化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变化,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染色质修饰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抑制剂,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改变等原因致使骨代谢失衡,骨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表观遗传学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s这三个方面综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发病机制。
目的应用线粒体控制区基因(D-loop)检测技术,对口岸输入性鼠形动物进行鉴定,为口岸鼠形动物的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ACGAP1 mRNA表达与LIHC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 05)。GEPIA数据库
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ACGAP1 mRNA表达与LIHC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05)。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LIHC中RACGAP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RACGAP1在LIHC中呈现高表达,与LIH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相关,可以作为LIHC诊断、抑制剂预后判断和治疗靶点。
SrcDatabase-来源库: 期刊
Title-题名: 肿瘤相关基因MAGE-n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Author-作者: 张秀敏;李侠;李增山;
Organ-单位: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Source-文献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Summary-摘要:可能 黑色素瘤抗原-n(MAGE-n)基因是本实验室从肝癌细胞系中克隆得到的MAGE家族新成员,该基因与已报道的MAGE家族基因不同,但与MAGE-A家族基因具有同源性,与MAGE-6、MAGE-3同源性最高。我们分别检测了MAGE-n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其它非肿瘤VX-765组织中未检测到MAGE-n的表达,而在肝细胞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率较高,且在其他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后续研究筛选鉴定出了HLA-A2限制性CTL表位,体内外实验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肝癌免疫效应。MAGE-n的这种表达模式和免疫特性与MAGE家族其他基因相同,提示其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肝癌免疫治疗的靶分子,为肝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策略。现就MAGE-n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生姜醇提物上调促凋亡蛋白Bax mRNA表达,同时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 mRNA表达,而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生姜醇提物上调促凋亡蛋白Bax mRNA表达,同时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 mRNA表达,而6-姜酚则增加Bax/Bcl-2比例,并下调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E1 mRNA表达,上调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 mRNA表达。结论EPZ015938细胞系生姜醇提物及6-姜酚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使细胞周期发生G_1期阻滞及诱导细胞凋亡,为成为治疗胃癌的天然药物提供新依据。
目的 探讨人参果多糖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CAL27细胞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潜在的作用selleckchem机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水溶性人参果多糖(WGBP),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单糖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将人舌鳞癌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2和5g·L~(-1))WGBP组。继续培养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Ro-3306浓度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WGBP主要由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而阿拉伯糖和葡萄糖次之,再次为鼠李糖和甘露糖。与对照组比较,1、2和5g·L~(-1)WGBP组CAL27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
结果 44例NB患儿初次就诊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10/44,23%)、发现肿块(9/44,20%)、腹痛(8/44,18%)、
结果 44例NB患儿初次就诊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10/44,23%)、发现肿块(9/44,20%)、腹痛(8/44,18%)、咳嗽(7/44,16%)、面色苍白(3/44,7%)、跛行(2/44,5%)及活动异常(2/44,5%)。根据INSS分期,Ⅰ期2例(4%)、Ⅱ期5例(11%)、Ⅲ期5例(11%)、Ⅳ期32例(73%)。44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15.3±Selleck Proteasome 抑制剂1.5)个月,复发率为20%,总生存率为82%,其中无事件生存29例(66%),带瘤生存7例(16%)。病理类型为N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高可降低NB患儿的总生存率(P<0.05)。结论 NB患儿初诊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多以发热、腹痛、发现肿块最常见;初诊晚期患儿占比高;病理分型为N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高可能与NB患儿总生许多存率降低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 1193-119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对卵巢癌(OvCa)腹腔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和IL-17A缺陷(IL-17A-/-)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同基因小鼠OvCa细胞系ID8,检测内源性IL-17A对OvCa腹ML323腔种植瘤生长的影响。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重组小鼠IL-17A(rmIL-17A)对ID8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rmIL-17A对ID8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rmIL-17A对ID8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IL-17A-/-小鼠相比,WT小鼠腹腔内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脾脏和肾脏表面等处均见密集瘤结节转移灶,且腹腔内瘤结节数量显著增多(均P<0.01)。
结果 IL-1A与IL-1RN基因型组合不同等位基因患者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75; P=0 055
结果 IL-1A与IL-1RN基因型组合不同等位基因患者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 P=0.055)。IL-1B与IL-1RN基因型组合,同时携带IL-1B T等位基因T与IL-1RN A等位基因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分别高于其他2组患者(P=0.039、0.027)。结论 IL-1B T/IL-1RN A基因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疼痛风险更高,点击此处恢复程度更差,而IL-1A T/IL-1RN A基因型对于患者神经痛的发生无影响。
目的 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与正常健康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的差别,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MDS的疗效应答与KI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MDS患者30例(包括正虚毒蕴型17例、毒盛正虚型13例)及健康对照者15例,Nepicastat NMR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法检测MD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KIR基因型,分析、比较其差异。采用健脾补肾解毒方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MDS,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并探讨对治疗有应答者与无应答者KIR基因型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者比较,MDS患者的KIR 2DS3、2DS4表达频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30例MDS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什么,对治疗有应答者26例、无应答者4例,有应答者的KIR 2DS1基因表达频率显著高于无应答者(P<0.05)。结论 KI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MDS发病相关,KIR活化型基因2DS3、2DS4高表达可能是MDS的易感因素;KIR 2DS1基因表达缺乏患者可能对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不易产生应答。
部分伴胚系突变的个体具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遗传易感性,这类人群转化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风险高,需通过系统评估及时确诊并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