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两种荧光的荧光强度值在平均荧光强度值的3个SD范围内波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荧光强度值与细胞接种数量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R2值分别为0.9817和0.9852;双色荧光染色法考察肝毒性和无肝毒性药物的结果与MTT法基本一致。[结论]基于HepG2细胞模型的双色荧光染色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潜在肝毒性药物的体外筛查。”
“目的:通并且过研究山银花鲜药材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在不同生长期内的代谢累积规律,结合山银花生物总量,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同时基于山银花鲜药材,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目标成分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UV-ELSD法测定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量,比较不同花期山selleck激酶抑制剂银花中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确定最佳采收期;对最佳采收期的山银花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杀青烘干、微波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三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山银花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山银花生长期内三种指标成分的代谢累积水平都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幼蕾期到金花期,绿原酸从5.7%下降到无1.4%左右,两种皂苷总量从6.7%下降到2.0%,结合生物总量考虑,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在二白期到大白期之间。干燥方式可依所需功效辨正选择,杀青烘干对绿原酸影响最小,高温快速烘干是两种皂苷最适宜的干燥方式。结论:研究表明山银花最佳采收期为大白期到二白期之间;不同干燥方式对山银花鲜药材品质有着显著影响,为最大程度保留鲜药材活性成分及进一步探讨药材指标成分在不同初加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