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F-1和CXCR4在翼状胬肉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SDF-1和CXC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F-1和CXCR4在翼状胬肉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SDF-1和CXC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使用IPP 6.0软件定量测定SDF-1和CXCR4的平均光密度。结果 SDF-1和CXCR4在正常结膜上皮基底层细胞显示阳性或无阳性表达,而在翼状胬肉中全层结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差异显著GS-4997细胞系,基底层细胞中表达更明显,显示出明显极性。翼状胬肉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结膜组织(P<0.05);年龄<50岁患者的CXCR4表达量大于年龄>50岁患者的表达量(P<0.05)。结论 SDF-1和CXCR4在翼状胬肉中表达上调,提示SDF-1和CXCR4参与翼状胬肉的形成,抑制SDF-1/CXCR4信号通路点击此处,可能抑制翼状胬肉发生,也可能成为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靶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年轻翼状胬肉患者CXCR4的表达更高,提示未来可能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效果。方法 将2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就诊于我院的PC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 3+Q12W方不要案(固定给药组),9例9眼,连续3次每4wk玻璃体腔注射0.5mg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之后每12wk给药1次;B组 3+TAE方案(延长给药组),12例12眼,连续3次每4wk玻璃体腔注射0.5mg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之后根据每次访视评估结果确定下次给药的时间,至下一次访视/治疗间隔最短4wk,最长不超过12wk。分别于治疗12、48wk时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给药的次数。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