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选取24对微卫星引物,应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24只盘羊和24只杂交羊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24只盘羊中,24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6.95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66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49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7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265,其中,等位基因数目最多的是位点MAFAG-881化学结构70,有效等位基因数目、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的是位点OarFCB193,观测杂合度最高的是位点ILSTS11;在24只杂交羊中,24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5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6.416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061,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56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265,其中,等位CYT387 MW基因数目、有效等位基因数目、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的是位点MAF70,观测杂合度最高的是位点OarJMP58。从遗传学角度得出,盘羊和杂交羊遗传指标结果相近,试验所得数据可用于盘羊遗传资源评价及欧拉羊的复壮改良。
根据被毛纤维特征、生长时间和颜色特点等,可将绒山羊分为长毛型和短毛型,粗毛型和细毛型,嵌合型,穗状弯曲型和直绒型,常也年长绒型和季节性长绒型,白绒、青绒以及紫绒等不同类型。相较于其他分类,目前对粗毛纤维性状的多样性研究较为丰富,其不同类型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具有中等偏下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对绒毛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根据近年来绒山羊的相关研究资料,探讨了绒山羊毛被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划分依据的差异,并对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对不同毛被类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新品系选育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