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临床研究者正不断努力并致力于研究如何增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减少其复发以及改善耐药。近年来,有许多报道指出硼替佐米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硼替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其最初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诱导细胞凋亡。虽然有许多研究表明硼替佐米可对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起到一GSK1838705A化学结构定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临床试验表明,含硼替佐米的方案并不能有效的改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耐药机制。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除了硼替佐米,也有许多新的靶向药物逐渐进入临床研究者的视野。其中PI3K/AKT通路抑制剂有关的研究是热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PI3K/AKT通路的激活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不Selleck ICG-001良预后因素。此外,有许多研究表明,P13K/AKT通路抑制剂可增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因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同时抑制蛋白酶体及抑制PI3K/AKT通路可能会成为一种较有前景的联合靶向治疗措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还未有相关的机制研究报道,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我们注意到在许多肿瘤模型中,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抗凋亡Saracatinib生产商蛋白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3(BAG3,Bc1-2 associated athanogene 3)的表达并且其表达升高介导了肿瘤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耐药。我们提出假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中,蛋白酶体抑制剂是否也诱导了抗凋亡蛋白BAG3的表达,蛋白酶体抑制剂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在细胞水平上是否有协同作用,其协同作用同BAG3的表达水平有无关系。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的假设,我们设计了本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