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归纳精准医学指导下乳腺癌分型论治的中医临床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中医药干预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软件将文抑制剂献涉及辨证按分子分型进行分类汇总。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中医处方数据挖掘。结果 Luminal型、三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排名前4位的中医证型均含肝肾阴虚证、气滞证、血瘀证,归纳其病理因素为虚、滞、瘀。Luminal型乳腺癌中以肝肾阴虚证最多见;三阴性乳腺癌中以气滞血瘀证最多见;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以肾虚selleck合成血瘀证最多见。在治疗上,Luminal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均以疏肝健脾、补益肾气为基本治则。Luminal型重视疏肝益肾;三阴性更重化痰活血、清热解毒散结;HER-2过表达型相关文献不足,无法进行聚类分析。结论 不同寻找更多分子分型乳腺癌具有不同的证候特点和用药特点,精准医学指导下的中医临床选方可丰富辨病论治的内涵,指导临床实践。
Monthly Archives: July 2022
肺癌患者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药物治疗过程中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总结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的www.selleck.cn/products/tubastatin-a.html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性肿瘤类型、肝功能、肝损伤发生时间、保肝药物应用情况等。分析对患者实施DP方案、EP方案、GP方案所产生药物性Selleck肝损伤情况及愈后。结果 3种化疗方案的肝损伤严重程度均发生在1级和2级,经检验3种方案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P方案患者肝细胞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GP方案患者肝细胞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EP方案患者肝细胞损伤类型以混合型为主。不同化疗方案所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患者均好转或治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种不同肺癌化疗中www.selleck.cn/products/gsk3326595-epz015938.html,GP方案所致的患者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EP方案、DP方案的肝损伤均存在不同特点。在临床治疗中需充分考虑并对症使用保肝类药物,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紫杉醇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肿瘤骨转移的作用研究
目的 制备紫杉醇原位凝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对体内肿瘤骨转移的作用。方法 冷溶法制备紫杉醇原位凝胶,考察其稳定性及体外释放特性;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MRMT-1细胞模型,通过瘤内局部给药,研究其体内抗肿瘤骨转移的作用。结果 制得的紫杉醇点击此处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2.3℃,其体外释药曲线为Q=2.5579 t+28.067,r=0selleckchem.9995,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紫杉醇原位凝胶给药后能有效降低裸鼠肿瘤体积,其抑制作用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X射线检查显示,空白凝胶组裸鼠骨质受损严重,紫杉醇原位凝胶给药后,裸鼠骨受损情况显著改善;与空白凝胶组相比,紫杉醇原位凝胶高浓度组骨密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制备的紫杉醇原位凝胶体外释放良好,能够显著抑制可能乳腺肿瘤骨转移,改善肿瘤引起的骨质受损。
乳腺癌患者游离真皮脂肪瓣保乳术与传统保乳术并发症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游离真皮脂肪瓣(FDFG)保乳术与传统保乳术(TBCS)并发症的差异, 并分析FDFG保乳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120例行FDFG保乳术(FDFG组, 50例)或TBCS(TBCS组, 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及各型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FDFG组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并行美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淋巴结状态、临床TNM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FG组肿瘤长Elacridar化学结构径3 cm及肿瘤位于内上象限患者比例高于TBCS组[52.0%(26/50)比27.1%(19/70), χ2=7.69, P=0.006;38.0%(19/50)比15.7%(11/70), χ2=7.73, P=0.005]。FDFG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切除组织质量均大于TBCS组[251±69)min比(213±41)min, (107±29)ml比(68±26)ml、(8.8±2.5)d比(6.1±1.6)d、(81±26)g比(56±20)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4、30.58、22.20、14.54, 均P0.0TGF-beta/Smad抑制剂01)。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FDFG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TBCS组[14.0%(7/50)比1.4%(1/70), χ2=5.53, 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FDFG质量(OR=14.056, 95%CI 1.764~1MLN0128分子量11.985, P=0.013)及FDFG厚度(OR=19.599, 95%CI 1.743~220.345, P=0.016)是FDFG组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FDFG组术后美学评价优良率为90%(45/50)。结论 FDFG保乳术可扩大肿瘤切除范围, 不增加总体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外观理想, 但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TBCS, FDFG质量及厚度是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国内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体验的Meta整合
目的 检索并且整合关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系统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体验。方法 检索数据库为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NKI、CBM,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4月。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不要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应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7篇研究,提炼出33个结果、6个类别和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内心Selleck Sonidegib需求、乳腺癌术后患者建立新的自我认知。结论 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积极引导患者调整心态和行为LXH254价格方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基于第八版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CT与MRI对照研究
目的 以第八版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为标准,对比分析CT和MRI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分子量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对CT、MRI检查的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kappa值对CT、MRI的T分期和N分期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7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CT与MRI在T分期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8),在N分期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CT与MRI在T分期结果GSK2245840 MW上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21),在N分期结果上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PCI-3276585)。在胸部M分期上,MRI显示4例胸椎及3例肋骨转移,而CT呈阴性表现。结论 CT和MRI对非小细胞肺癌在T分期上的准确率较为一致,在N分期上,MRI的准确率高于CT,在胸部M分期上,MRI对早期胸椎、肋骨的转移敏感性优于CT。
经口机器人手术治疗口咽癌的初步经验
目的探讨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 TORS)治疗口咽癌的肿瘤学及功能学效果, 以及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和睦家医院行TORS治疗的口咽癌患者26例, 其中男性22例, 女性4例, 年龄39~76岁。T1-2期患者占88.5%(23/26)。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学及随访资料, 记录患者拔除胃管及气管插管的时间,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生存分析, 计算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结果 26例口咽癌患者均接受TORS治疗, 无中转开放手术, 其中20Givinostat临床试验例行同期颈淋巴清扫术。TORS手术时间为65~360 min, YM155 IC50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量5~600 ml, 平均70 ml。术后4例患者(15.4%)行气管切开, 其中3例术后1个月内拔除气管套管, 1例至随访结束未能拔除。12例患者(46.2%)行胃管置入, 其中11例术后1个月内拔除胃管, 1例患者术后13 d因口咽部出血BMS-345541DMSO溶解度死亡, 死亡时胃管尚未拔除。术后1例患者(3.8%)切缘阳性, 余患者切缘阴性。16例患者(61.5%)行术后放疗, 其中11例患者(42.3%)进行以铂类为主的同步化疗。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0.4~45.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83.0%, 3年无病生存率为75.8%。结论选择合适的口咽癌患者, TORS可取得良好的肿瘤学及功能学效果, 手术并发症较少, 治疗安全可行。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25%~55%的NSCLC患者会发生脑转移, 脑转移的发生预示不良预后。传统意义上, 放化疗、靶向治疗和手术是NSCLC脑转Selleck移的主要治疗选择。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 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得到Selleckchem BI 10773了显著改善。文章将对NSCLC脑转移的ICI治疗研究进Vorinostat浓度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母乳喂养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正>2020年12月全球癌症(GLOBOCAN)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同时乳腺癌也是导致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1])。我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乳腺癌同样也成为了中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efactinib.html国女性因患癌症而死亡的主要原因~([2])。既往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生殖因素可以影响不同的乳腺癌分型点击此处。而众多生殖因Tanespimycin细胞系素中,母乳喂养作为易于人为调节的一项影响因素,始终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母乳喂养模式及喂养时长对各型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呼吁我国产妇母乳喂养,通过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特瑞普利单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
1例56岁男性淋巴瘤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1次/3周)联合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抗肿瘤治疗。首次接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第5天, 患者全身出现皮疹, 躯干和四肢出现大面积红斑, 伴瘙痒和疼PF-477736细胞系痛, 全身30%皮肤出现表皮剥脱;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2.4×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11.5×109/L, 红细胞沉降率162 mm/1 h, C反PHA-848125细胞系应蛋白74 mg/L, 降钙素原1.09 μg/L。患者以往曾接受过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抗肿瘤治疗, 未出现皮肤反应, 考虑可能为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立即予患者保护性隔离护理, 并予以糖皮和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抗感染等治疗。23 d后患者病情好转, 破溃面积减少至10%;31 d后患者大部分破溃皮肤新生, 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46 mm/1 h, C反应蛋白15 mg/L, 降钙素原0.04 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