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显示
对山东省某地区初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on and respiatory syndrome,PRRS)的猪病料采用RT-PCR进行鉴定,获得1株PRRSV并命名为SD18。对该分离株的第2代细胞培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其他参考毒什么株比较同源性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SD18毒株属于美洲型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该毒株Nsp2基因具有31个不连续的氨基酸缺失,已明显区别于以JXA1、HUN4、TJ株等为代表的30个不连续缺失高致病性分离株,其中第830位氨基酸位点是最新发现的缺失氨Idasanutlin临床试验基酸。同时,该毒株的ORF3基因第17位插入1个丝氨酸(S),而ORF5基因编码的第13位和第151位氨基酸均为具有强毒特性的精氨酸(R),第137位则插入了具有野毒特性的丝氨酸(S),这4个氨基酸位点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高致病性毒株变异的特征。采用基因重组分析MS-275说明书软件RDP4分析表明,该新型缺失株的多个部位发生了基因重组;SD18毒株病毒以美洲经典毒株VR2332作为重组的主要亲本毒株,疫苗株JXA1-R和新型毒株NADC30-like提供重组片段,多数重组变化集中在Nsp2蛋白区域,在非结构蛋白和次要蛋白区域也可见部分重组变化。本研究为深入探索PRRSV的遗传变异规律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积累了数据。
Monthly Archives: September 2021
结果显示
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
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E)后排便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Ta TME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6个月内是否发生低位前切除综什么合征(LARS)将其分为LARS组和无LARS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后恢复时间、术前是否放疗、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AJCC/T/N/M分期、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标本直径、术后尿管拔除时间、骨盆出/入口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及骶尾骨间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RS发生的影响因素,PHA-848125体外采用R软件(R3.3.2)和RMS软件包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计算C指数并用于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测试其符合度。结果随访期间伴有LARS患者61例,无LARS患者65例,LARS发生率为48.41%。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性别、术后恢复时间、术前是否放疗、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AJCC分期、坐骨棘间径和AR-13324DMSO溶解度骶尾骨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术后恢复时间≤3个月、吻合口距肛缘距离≤4 cm、术前接受放疗、坐骨棘间径长度≤95 mm是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影响LARS发生相关因素的列线图模型,模型预测LARS的发生率为78.3%。本模型C指数为0.871,内部验证C指数为0.865,下降0.006;外部验证C指数为0.852。
对GSE12945数据库中结直肠癌肿瘤组织表达谱进行分析,以及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发现CD133和LGR5基因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
对GSE12945数据库中结直肠癌肿瘤组织表达谱进行分析,以及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发现CD133和LGR5基因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 CD133和LGR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相关。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与生存时确认细节间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化疗,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血清MMP-2、MMP-9水平与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RR分别为47.50%和25ICG-001化学结构.00%,DCR分别为72.50%和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2、MMP-9水平[(51.03±11.22)U·L~(-1),(202.31±4半抑制浓度7.64)U·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6.96±15.76)U·L~(-1),(312.54±52.54)U·L~(-1)](P<0.05)。截至2019年10月,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患者中位PFS[(10.12±2.37)个月]明显长于观察组[(8.52±2.32)个月](P<0.05),中位OS[(19.58±3.88)个月]明显长于观察组[(17.48±3.25)个月](P<0.05)。
结论:1 Ang-(1-7)对基础状态下或TGF-β1诱导下CF增殖和胶原合成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②Ang-(1-
结论:1.Ang-(1-7)对基础状态下或TGF-β1诱导下CF增殖和胶原合成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②Ang-(1-7)是通过PKA介导抑制TGF-β1诱导CF增殖及胶原合成。”
“<正>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常见病理表现为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虽然大部分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儿selleck抑制剂对激素治疗敏感,但有50%以上的患儿出现频复发,需要其他免疫抑制剂治”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与硫代乙酰胺(TAA)对小鼠肝组织影响的研究,明确IGFBPrP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野生型小鼠32只,随机分为4MK-4827研究购买组:正常对照组、重组小鼠IGFBPrP1(rmIGFBPrP1)4周组、TAA2周组及TAA4周组,每组8只。取肝组织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rmIGFBPrP14周组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TAA2周组出现纤维组织增生,TAA4周PLX3397研究购买组病理改变较TAA2周组严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mIGFBPrP14周组、TAA2周组和TAA4周组IGFBPr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p-Smad2/3、Ⅲ型胶原(ColⅢ)、I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增高(P<0.05)。rmIGFBPrP14周组IGFBPrP1、ColⅠ和FN的表达与TAA2周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雷
结论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影响转录共刺激因子-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诱导的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生长发育的影响获悉更多。方法采用尾静脉高压注射法制作Yap1-β-连环蛋白诱导HB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超声检测小鼠肝脏体积和HB肿瘤数量、直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在注射后第4周时2组小鼠的肝脏体积[(783.7±48.2) mm~3vs (805.3Epigenetics Compound Library ��������±59.6)mm~3]、肿瘤数量[(0.3±0.9)个vs (0.5±0.8)个]和肿瘤直径[(0.5±2.6) mm vs (0.9±3.1)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注射第10周末RAPA饮食组小鼠肝脏体积[(5 963.7±1 423.5) mm~3vs(1 492.3±483.5)mm~3]、肿瘤数量[(19.4±11.2Selleckchem Compound C)个vs(40.3±8.5)个]和肿瘤直径[(179.3±34.6) mm vs(45.8±23.2) mm]均显著降低(P <0.05),TIR为72.69%。大体形态观察显示,对照组小鼠肝脏体积显著高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对照组表现为低分化或未分化HB,观察组表现类似于高良好HB。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观察组myc标签蛋白阳性HB结节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RAPA可抑制HB增殖,促使HB向分化良好的组织学形态发展。
结论化合物5~8均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活性。
目的 了解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临床安
结论化合物5~8均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活性。
目的 了解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肿瘤专科医院2015年1-12月收集的309例抗肿瘤药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筛选具有较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作用的中药。【方法】收集近15年关于乳腺癌中医治疗的有效文献ACY-241,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确定高频中药,制备其含药血清,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迁移实验,分别观察各高频中药含药血清作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B-MB-231)12、24 h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筛选出的高频使用中药为川芎、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牛膝。这5种中药的含药血清对MDB-MB-231细胞的增殖CH5183284供应商能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牛膝对MDB-MB-231细胞迁移能力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蒲公英、川芎、白花蛇舌草对MDB-MB-231细胞侵袭能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的高频中药川芎、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牛膝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目的综述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几年来selleck合成国内外相关文献33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端粒酶是一种DNA逆转录酶,具有催化端粒DNA合成的功能,在85%~90%的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近几年来,人们发现的端粒酶抑制剂包括杨梅酮衍生物、南蛇藤醇衍生物、小檗碱类化合物、波尔定碱、虫草素等天然小分子及其类似物,以及伊美司他、噁二唑类化合物、吡唑类化合物、芳基乙烯类化合物、苯亚甲基-腙类化合物、咔唑类化合物和蒽醌类化合物等合成小分子类化合物。个别化合物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
结合我国制定的虫螨腈在甘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14 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虫螨腈(膳食风险评估定义)的
结合我国制定的虫螨腈在甘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14 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虫螨腈(膳食风险评估定义)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1.28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67.7%,对一般人群健康均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抗生素杀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杀菌抗生素与靶点作用后的下游代谢变化与抗生素作用效果紧密联系,其通过干扰细菌代谢状态加速死亡GDC 0449进程,而细菌改变代谢状态也能影响抗生素的有效性。代谢组学通过监测细菌在抗生素作用下的变化提供全面代谢信息,我们回顾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对抗生素与细菌间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抗生素佐剂提高抗生素效果提供参考。
为探究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drying,FD)、喷雾干燥(spray-drying,SD)和微波真空冷SHP099冻干燥(microwave vacuum freeze-drying,MFD)3种干燥方式对蛋清蛋白的差异,利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对3者进行蛋白质组差异分析,在得到的157种具有定量信息的蛋清蛋白中,鉴定出87INCB028050种差异蛋白。MFD vs FD组上调蛋白质数量为46个,占差异蛋白质总数的67.6%。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显示,MFD vs FD组和MFD vs SD共有2个基因通路显著富集分别为折叠和降解、运输和分解代谢。此外,在差异蛋白中筛选出4种蛋白质在干燥过程中丰度变化显著,分别为黏蛋白、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相关蛋白Y亚型X1和卵白蛋白相关蛋白Y。
酪蛋白基因多态性被认为会影响乳产量、乳的理化特性和营养成分、乳制品加工特性以及营养价值,因此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
酪蛋白基因多态性被认为会影响乳产量、乳的理化特性和营养成分、乳制品加工特性以及营养价值,因此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酪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奶牛的定向选育、改善牛乳品质、精准开发功能性乳制品提供一定参考。
本文通过分析合环操作过程中降低合环电流的对策,制定相应的对继电保护措施造成影响较小的合环操作手段。配电网合环调电的过程中,合环电流极易引发继Copanlisib花费电保护操作出现合环失败的问题,因此针对合环电流、保护定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合环电流引发保护动作的判断依据,在我国,城市10kV配电网一般都采用合环方式来进行故障处理、负荷转移以及设备检修等工作,需要提前做好相应调控。如果合环调控的对策嵌入到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过智能化操作来代替人工操作,则可避免一系列人为事故,提高合环操作的效率。
【目的MCC950分子量】综述国内外关于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治和持续研究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官网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及对比分析。【结果】稻水象甲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南美洲、亚洲、欧洲等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1988年我国河北省唐海县发现该虫疫情,目前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63个县(市或AZD1208半抑制浓度地区)有分布;稻水象甲在国内外传播扩散的路径主要是零星扩散和快速扩散,方式包括
【目的】利用SSR-PC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葡萄杂种后代进行真伪性鉴定,并对葡萄果形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以圆形果粒葡萄品系E42-6(红地球的实生后代)、长圆形果粒葡萄品种里扎马特及其杂交F_1新雅和F_2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方法鉴定真杂种。通过调查后代群体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等指标,进行葡萄果形遗传倾向分析。
与对照组的K562(K562-NC)细胞相比,过表达ID1的K562(K562-ID1)细胞增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与对照组的K562(K562-NC)细胞相比,过表达ID1的K562(K562-ID1)细胞增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K562-ID1细胞的总体凋亡率低于K562-NC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D1在C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参与CML的进展。
点击此处
筛选并制备高特异性DNA探针,与纳米粒子标记技术相结合,设计多通道电化学基因传感阵列检测模式,建立灵敏、快速、简便、经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MRP)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现性,能够在1.0×10~(-14)~1.0×10~(-12) mEPZ004777临床试验ol·L~(-1)和5.0×10~(-14)~5.0×10~(-12) mol·L~(-1)范围内,分别实现对AML相关多药耐药基因序列MDR1和MRP的定量检测.该方法有望为预测肿瘤治疗效果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骨髓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SB525334生产商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 PCR)技术并根据BIOMED-2引物系统对103例B-NHL患者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IgH、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 103例B-NHL患者中IgH和IgK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41.7%和50.5%,IgH和IgK联合检出率为64.1%。
其诱导CB3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控PARP和p-ERK的表达有关。
目的探讨在微小残留病(MRD)指导治疗下,
其诱导CB3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控PARP和p-ERK的表达有关。
目的探讨在微小残留病(MRD)指导治疗下,不同时间点MRD水平在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17例初诊B-ALL患儿在治疗第15、33、90及180天MRD水平,并探究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17例患儿中,男240例、女177例,中位年龄5.0(3.0~10.0)岁,中位生存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时间44.0(33.7~56.2)月,3年总生存(OS)及无事件生存(EFS)率为(90.9±1.4)% 和(85.2±1.7)%。417例患儿中,第15、33、90和180天4个时间点分别有336、415、414、414例接受了骨髓MRD检测。治疗第15天,MRD≥10%组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其他MRD水平组;治疗第33天,MRD≥1%组的3年OS及EFS率Dibutyryl-cAMP均低于其他MRD水平组;第90天或180天,MRD≥0.1%组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其他MRD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50×10~9/L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WBC<50×10~9/L组,3个时间点MRD均阴性组的3年OS及EFS率均高于3个时间点MRD至少1次阳性组,高危组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标危和中危组,差异均GW786034价格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显示,第33天MRD≥0.1%和第180天MRD≥0.01%均是影响OS和EF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B-ALL患儿治疗第33和180天的MRD水平是提示预后的敏感指标。连续监测MRD在儿童B-ALL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目的探讨GATA1基因变异致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例GATA1基因变异致AMKL的非唐氏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